2011-12-25
中國時報
黃天如
冷氣團一波接一波,親朋好友相招的「火鍋趴」也一攤接一攤!然而,對於需要控制體重及血壓的人來說,如何在享受親情、友情,以及一鍋暖意的同時,不要吃下過多的熱量及鈉離子,確實是個嚴肅的話題。
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表示,想要吃鍋不要胖,最好少光顧坊間四處林立的「吃到飽」火鍋店,以免「撈本」人性作祟壞事。此外,一開始的鍋底選擇也很重要,相較於又油又鹹的麻辣鍋湯底,海鮮或大骨清湯會是比較好的選擇;但即使如此,喝火鍋湯仍應把持「一碗就好」的原則,以免攝取過多鈉離子而血壓飆高。
另為免在熱絡的氣氛中,吃到不知何時該喊停的地步,蕭敦仁特別提出「主食計時器」的吃鍋撇步。
他說,很多人都會覺得光吃鍋沒有「吃飯」的感覺,所以,無論吃再飽都要來碗白飯、麵條或冬粉做主食。然與其酒足「鍋」飽再吃主食,導致熱量攝取失控,不如一開始就以主食配鍋,「當碗裡的主食吃完了,就代表差不多該放下筷子了。」
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營養師尤宣文則提醒,吃火鍋不能只是在火鍋料上斤斤計較,沾料也很重要。尤其是沙茶、豆瓣等人工添加醬料,不但高油還高鈉,建議盡量避免,最好以低鈉醬油添加天然蔥、蒜、白蘿蔔泥取代。
在進食的順序方面,除了主食之外,應先吃高纖且熱量較低的蔬菜及蕈菇類,以增加飽足感,再吃肉類等葷食。站在熱量的觀點,新鮮肉片多比丸、餃類等加工食品熱量低,而魚、雞等白肉及海鮮的熱量,則又比豬、牛、羊等紅肉低。
尤宣文說,以魚餃為例,小小3個熱量就有7、80大卡,換算一盒10個熱量兩百多大卡,比一碗白飯的熱量還高。另如貢丸、魚丸等丸類為增加口感及香氣,製做過程也多添加了大量肥肉,油脂含量也相當驚人。
蕭敦仁說,相關研究證實,進食時細嚼慢嚥,可以讓大腦第一時間獲得飽足訊息,比較不會在囫圇吞棗間吃過量。更何況吃火鍋最重要的是「吃氣氛」,跟家人及三五好友圍爐話家常的幸福,值得細細品味。
留言列表